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攻略>行业资讯 > 景区资讯>正文

尧庙研学“移动课堂”,让你在旅行中增长见识,感受传统历史、文化的魅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1-21 来源:尧都旅游

近日,山西省帝尧文化区被中国侨联确认为第八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帝尧文化区包括尧庙、尧帝陵、姑射山仙洞沟、尧帝古居、华门。

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文化,为尧时期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是文化之根、文明之根、中国之根、血脉之根。

尧庙位于临汾市区,为纪念尧帝而建。尧庙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被评为最具影响力景区。《水经注》《山西通志》《平阳府志》《临汾县志》和碑刻记载,始建于西晋元康年间,距今已1700多年历史。唐显庆三年,尧庙从汾河西搬迁现址已有1300余年。

尧庙宫坐北朝南,为明清建筑风格。尧宫门匾书“尧庙”,为2002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时题写。东西两侧分别是虞舜门和大禹门,明清以来尧舜禹异室同堂,尧庙又称“三圣庙”。

走进尧庙,庙宇正中有一条中轴线,由龙凤图案组成,全长260米,龙凤都是尧时期吉祥图腾。

抬头即是仪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帝尧的帝王君臣及平民百姓,凡到此处,必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恭恭敬敬的严肃前行,以示对尧帝尊敬。正面额匾书写“文明始祖”,因尧舜禹缔造了华夏文明。背面“光被四表”康熙帝为尧殿题写,尧之功德如日月照耀四方。

通过仪门后,就可以看到壮丽的五凤楼。它始建于唐乾封年间(666年),历代都有修缮,现存为明清建筑,为重檐歇山式。“五凤楼”亦称“光天阁”,意为帝尧之功德,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尧与四位大臣誉为“五凤”,在尧与四位贤臣议事的地方筑楼纪念,遂有“五凤楼”之始。唐以后筑城建殿设“五凤楼”,象征君臣团结,海宴河清,国泰民安,天下大治。

庙宇中最主要建筑,名曰广运殿,又称“尧殿”。取“广以配天、运以载地”之意,代表尧帝功德天高地厚。“民无能名”出自孔子《论语·泰伯篇》。殿内正中是尧帝,20岁平定天下,缔造中国,在位90年,寿高118岁。两侧供奉尧帝的四位大臣,皋陶主管刑律,伯夷主管山岳,后稷主管五谷,羲和主管天文。

殿前正中央有一“蟠龙图雕”,叫“龙盘”,是根据1978年陶寺遗址出土的礼器“彩绘陶盘”上的蟠龙畋象放大制作的,此龙盘是中国最早记载的龙的图案,被称为“天下第一龙”。

殿前两侧木桩,是尧设立的“诽谤木”,亦称华表木。《辞海》记载:“华表,亦称桓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桩”。尧是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正是要博纳众谏,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以便改进朝政。

在五凤楼与广运殿之间还有一井,名唤尧井,据说是尧王亲手所掘。井的直径八寸,井壁为两层,外层有卯榫砖九块一圈,叠圈砌成。相传尧井通海,至今井下泉水汩汩,清冽可饮。亦称“天下第一井”。

尧井四周有几棵沧桑的古柏,其中“柏抱楸”和“柏抱槐”最为奇特,即柏树中又长出一棵楸树和槐树。柏抱楸在每年四五月间,柏枝丛中盛开红色楸花,游人无不称奇,堪助游兴;柏抱槐则在每逢夏初,柏树从中槐花盛开,芳香四溢,甚为可观。

广运殿后是寝宫,始建于唐代麟德年间,距今约一千三百多年。宫龛内塑有尧王和其夫人的像。

在广运殿西北方的祭祖堂中,有一通“田宅圣旨之记”石碑,在这块石碑上,不但镌刻有皇帝当年圣旨的详细内容,还有关于这块田地被征用的来龙去脉,而且上面还刻有这块地所设计建筑的清晰地图。可以称得上是尧庙最古老的“宝贝”了。

广运殿的东西两方还落有虞舜殿和大禹殿,殿高15.5米,明清建筑风格,单檐歇山顶,前有卷棚歇山抱厦,内舜禹塑像高3.5米,人文先祖形象,取材于舜耕历山和大禹治水的典故。

尧典壁廊和尧字壁廊,位居尧庙宫东西两侧,相互对称。两壁廊均南北向,长近300米,高3.3米。尧典壁廊镶碑石380块,镌刻图80余幅,字三万有余,刻录有关尧舜禹历史文献。尧字壁廊镌刻尧字1000个,为全国最大的尧字书法长廊,尧字壁廊将书法艺术与根祖文化融于一字之内,使人尽赏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之美,更感华夏子孙同源共祖之情,堪称中国书法艺术宝典,是珍贵的文化精品。

尧庙内的东西两方还建有“中华帝尧钟”和“中华帝尧鼓”,是为“晨钟暮鼓”。“中华帝尧鼓”直径3.11米,高1.2米,鼓的两面均为整张牛皮制作而成。2000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每逢重大节日,尧庙宫内举办“着汉服 循古礼 拜尧帝”活动。祭祀典礼中,工作人员身着汉服,长袖飘诀,衣带飞扬。随着赞礼官起手式,典礼也正式开始。主祭、典礼司仪、诸献官等一一就位,行净手礼、整理衣冠、进香、行献礼等各项礼程逐一进行。五千春秋,中华泱泱;万里山河,尧光煌煌;尧庙肃穆,松柏森苍……在恭读祭文中,众宾同拜,有司揖礼谢宾。祭祀流程中,翩翩衣裙蕴含着深邃文化底蕴。

尧庙经常会迎来一批特殊的游客,四面八方的学生来此地进行“研学旅行实践”,研学这个“移动课堂”,让同学们走出校园,将“旅游”和“教育”同时进行,使学生步入社会大课堂,在旅行中增长见识,感受传统历史、文化的魅力,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在实践中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坚持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善于合作、善于交往、善于动手的能力,提升青少年的人文素养,进而达到提升青少年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