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攻略>行业资讯 > 景区资讯>正文

隋唐洛阳城:2019年首批洛阳市研学旅行基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19 来源:隋唐洛阳城
隋唐洛阳城被列为“2019年首批洛阳市研学旅行基地”,于7月18日参加“2019年首批洛阳市研学旅行基地”授牌仪式。

隋唐洛阳城作为洛阳市重点景区之一,一直秉持着弘扬展示唐代文化历史的初心,深挖隋唐历史文化元素,围绕文化非遗传承、唐代宫廷文化、唐代服饰及妆容、国学礼仪等方向开发了内容丰富的研学课程体系。让学生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获得更宽阔的眼界,胸怀更远大的志向。景区研学课程自推向市场后好评不断,2018年被河南省旅游局授予“首批河南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未来,隋唐洛阳城将进一步挖掘研学旅游资源,深化打造主题品牌,扩大对青少年人群的政策优惠,加强接待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研学旅行的品牌认知度。

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

隋唐洛阳城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分为外城、皇城、宫城三重城垣,在核心的皇城宫城之外有109个里坊组成,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整体格局保存完整,是全国重点保护的大遗址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建筑区域为“一区一轴”地块。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

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的正南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先后历经隋、唐、五代、北宋四个时期,沿用530多年之久。应天门是当时朝廷举行重大国事庆典与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见证了隋炀帝杨广入主东都、唐高宗诏释百济扶余王、女皇登基称帝的王朝盛世。

应天门规模宏伟,气势浩大,是中国礼制中最能彰显身份和地位的建筑之一,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宫阙遗址,在1990年的第三次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隋唐两京的“双向三出阕”,被评为当年全国10大考古发现。

今天的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以仿唐式建筑构筑起一幅浩瀚场景,更是以巨大的“门”字形建筑群为依托,运用充满创意的现代艺术手段,在夜晚营造出绚烂辉煌的3D投影灯光秀展示,古今辉映,重现隋唐洛阳之辉煌。

隋唐洛阳城明堂

明堂即“万象神宫”,于公元688年建成,它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祭祀天地、宴飨群臣、举行神宫大乐舞的朝堂所在。明堂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超过唐两京所有宫殿,反映其设计与施工能力已接近或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

1986年明堂遗址被发现,在遗址中心夯土基址中心部位,发现有一圆形巨型柱础。今天的明堂遗址保护建筑集遗址保护和功能展示为一体,高33.52米,外观三层,内部两层,建筑总面积9888.92平方米。外观为三层台基,层层收分,上为八角攒尖屋顶,内部两层,充分展现了武周时期的艺术文化成就,并将其佛、儒融合的思想贯穿整个空间设计的始终,再现武则天时期明堂独特的人文气息和艺术精神。

隋唐洛阳城天堂

天堂,亦名通天浮屠、天之圣堂,始建于公元689年,位于隋唐洛阳城宫城正殿明堂的北侧。天堂是一代女皇武则天感应四时、与天沟通的御用礼佛圣地,古代天堂内有大佛,其小指中犹容数十人。

今天的天堂遗址保护建筑高达88.88米,是一座巍峨高大、直上云霄的仿唐风格塔式建筑,外观五层、内有九层,彰显帝王九五至尊的无上地位,集遗址保护与古建筑复原展示于一身,将武则天皇家文化与洛阳本土地域文化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景区“新地标”。天堂内部通过原创壁画、木雕、铜雕、石雕等仿古装饰,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代茶文化、宫廷礼仪、佛教文化等体验性的展示,还原唐代天堂历史原貌,再现武则天、洛阳与佛教的深厚渊源,展示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历程。

隋唐洛阳城九洲池

九洲池是隋唐洛阳城宫城区西隔城内的皇家园林,为隋炀帝所建,为未成年的皇子、公主居住之地,是帝后休憩、享受天伦之乐之所。设计者宇文恺引谷水入园,利用自然水源创造九洲池水景。史载:“其池屈曲,象东海之九洲,居地十顷,水深丈余,鸟鱼翔泳,花卉罗植”,沿袭了自古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基因,凿池堆山,巨大奢华。

今天的九洲池遗址占地288亩,现存12处遗址,主体为西隔城内的皇家园林,东跨宫城大内及陶光园局部。以宏大与深邃、人力与苍古、水泉与眺望的园林建造手法,引黄河之水,形成“纳千倾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景观,是集遗址展示、园林艺术、牡丹观赏、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空间。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