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攻略>行业资讯 > 景区资讯>正文

屈原故里新增3家非遗文化展馆,现已正式开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18 来源:九畹溪屈原故里

屈原故里是国家AAAAA级景区

也是国家非遗传承基地

文化是屈原故里的灵魂

非遗文化更是灵魂中的精华

6月17日(农历五月十五)

秭归人民庆贺大端午的当天

屈原故里又有三个非遗文化展馆揭牌成立

为当地文化风景线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屈原故里新增三个非遗文化馆

1、刘志华木雕工作室

峡江木雕广泛流传于长江三峡西陵峡两岸,迄今为止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这项技艺与峡江民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以体现独特的峡江人文、屈原文化和信仰习俗为主要特色,具备美丽的形态和深刻的精神内涵,成为峡江地区独特的人文艺术。

刘志华,是土生土长的青滩镇人,受当地独特的文化熏陶和影响,从儿时起,他就对峡江木雕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跟着爷爷学艺。一块珍贵的崖柏,一套锋利的刻刀,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匠心独运,刘志华将峡江木雕技艺传承重担扛在肩头。

他作为秭归县峡江木雕代表性传承人、秭归“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第一人,在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非遗传承馆内,利用“非遗进景区”平台,让“木雕作品”变“文化商品”,让“非遗”变“产业”,深受海内外游客亲睐。

2、归州砚馆

刘志伟是归州龙马金花砚的代表性传承人,刘志华的弟弟,两兄弟受家族影响均对传统雕刻兴趣浓厚,一个精于木雕,另一个长于石刻,演绎了一出新时代的“木石前盟”。

在机雕盛行的商业时代,刘志伟每天端坐案前,一刀一刀将峡江风物重现在石头上,这也是屈原故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3、芈绣馆

“三闾刺绣”兴起于汉代,曾在上世纪70年代逐渐衰落,后被秭归非遗工作者在大山深处的屈原出生地乐平里发现,成功入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慢工绣艺公司以三闾刺绣为基础,传承古老针法、绣样,但并不拘泥于此,又创新出新的绣法和图案,获得了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

屈原故里在非遗传承上采取两条腿走路,让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焕发时代风采。一方面在景区内增设展示馆,播撒文化种子;一方面探索“产业兴遗”,研发了一系列特色旅游商品,包括手工刺绣艾绒坐垫及枕头、手工刺绣餐桌布/帆布包/艾草香包等,这些产品不仅实用养生,还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文化格调。

屈原故里非遗文化传承独具特色

▲“薅草锣鼓”省级非遗传承人罗留英带领师徒一起表演

▲“秭归民间吹打乐”省级非遗传承人王正双带领双胞胎女儿同台献艺

▲景区艺术团民间打击乐表演《凤凰展翅》演绎峡江腾飞气象

▲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代屈原同台演出,更显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文脉传承

当天,“青滩民俗馆”也热闹非凡。数十个秭归民间音乐、舞蹈类非遗传承人在这里作了集中展示,灿烂多彩的非遗文化让人赞叹不绝,而这些非遗传承人的关系更是令人震惊。姑嫂、姐妹、父女、师徒、夫妻、兄弟,姐妹还是双胞胎,非遗传承观念深深植根于一个个家庭之中。

屈原故里“非遗进景区”未来展望

01、非遗+创新

所有具备精神文化价值的美好事物,一定会在创新中找到自己独特的方式延续下去,超越生死和时空,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未来,屈原故里将继续融入当代人的审美,结合他们的需求,制作“有趣、有品、有颜值、有爱、有使用价值、有应用场景”的非遗产品,让非遗传承人的手艺实现商业变现,这才是最好的也是可持续的传承与保护非遗的手段。

02、非遗+传承

非遗传承,要在工艺中创新,更要在年轻人中接棒。传承人是非遗的载体,活态传承也决定了非遗不断流变的历史进程。

屈原故里将加大力度宣传展示多彩非遗文化,致力于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非遗保护培训体系,壮大非遗继承人队伍,让年轻的力量反哺传统文化更多生机。

03、非遗+旅游

在秭归,旅游市场己成为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屈原故里景区是宜昌乃至三峡地区最大的文化旅游区,我们的非遗馆将成为一个个小型博物馆,为景区增添看点和特色。”平湖旅游公司董事长马尚朝说。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内现已开设端午习俗馆、青滩民俗馆、龙舟馆、刘志华木雕工作室等10个非遗文化展示馆,未来将打造更多非遗文化展示馆,致力于将丰富的非遗资源与旅游有机“嫁接”,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拓宽非遗传承之路。

非遗文化

只有被看见,才能被热爱

欢迎大家来屈原故里了解和体验更多非遗文化

让非遗文化由“活起来”到“火起来”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