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导游词>华中区导游词 > 湖南省>正文

湖南濂溪故里导游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2-06 作者:科潮网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各位到宋理学鼻祖周敦颐故居——楼田来观光旅游。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濂溪故里的牌楼。上面这幅对联,右边是:周庭举世皆尊,元公哲学,鲁迅文章,恩来开国总理;左边是:风景这边独好,濂水湛蓝,都庞苍翠,道岩湘南奇观,既浓缩了周敦颐后裔的繁衍发达和故里的自然风光。鲁迅和周恩来是周敦颐的后代,其祖籍都是湖南道州(今道县)。《濂溪故里周氏族谱》、《绍兴县志姓氏编》、《周氏宗谱》和《越城周氏支谱、周氏寿一公世系表》里都有记载。
  这里就是祭拜周敦颐的祠堂,供奉周氏祖先的牌位。堂因夫子(周敦颐)《爱莲说》而取名——濂溪祠。周敦颐,字茂叔,学者称濂溪先生、溢元、元公。他是诞生于湖南的第一个著名思想家,官至知府,流传下来的文稿仅6248字,然而影响深远,千古留芳。他创立的濂溪学和《太极图说》在中国学术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他开创的理学成为宋、元、明、清700年不动摇的官学,他开启的湖湘学派绵延至今。堂中间立着的是周敦颐塑像。门楣和立柱上刻有历朝历代名人雅士缅怀夫子的对联和名言警句。有朱熹的“千年道学兴吾宋,万世宗师首此翁。”、无名氏的“道冠群儒,太极亭前春不老;名垂后世,光风台上月常明。”、“心传承孔孟,道学启程朱”等等。这些道出了濂溪夫子承继孔孟仁学思想,吸纳汉董唐韩儒学,借鉴佛道易象图式,演绎宇宙伦理二元合一上的历史地位。这面墙上刻有被誉为古典散文瑰宝,仅119字的《爱莲说》,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村……”的诗句,既坦露了先生“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的高风亮节,又涤荡千余年读书人尊奉自然、重经务实、包容众家的特定学术风尚思想,成为封建文人墨客的处世为人名言,直至影响到今人今世。
  现在我们进入了楼田村。楼田古称楼田堡,有1200余年的历史。村落倚山而建,整体布局错落有致,浑然天成。村前这一片是濂溪大洞,有濂水从村旁流过,其后是道山,右边是龙山,左边是豸岭。村中人烟稠密,屋庐栉比,保成有宋、元、明、清四代风格的古民居数十间,局部造型,无论是石阶、石槛、青石路板,还是卵石图案、窗棂、屋檐、地沟,就连居民用来放脸盆、装载东西的石樽、石槽都别具一格,巧夺天工。

  前面不远就是登道山的入口。道山接连午田丘陵,与月岩诸峰遥相呼应,山形圆润,东西北三面奇险陡峭。现在我们在山脚。东边是濯缨亭,小巧玲珑的仿古建筑。濯缨的亭名,套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亭上刻有周子后裔周仁价先生的一副对联:“豸岭峥嵘圣脉泉流,缨斯濯矣;龙山环绕五星奎聚,仁者乐之。”亭畔昔日是一色荷花,红披绿偃,清香扑鼻。濂溪先生少时,钓游其中。后来他写了《爱莲说》,其中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句子。千古传译,是不是从这里得到些启发呢?后来因种种原因,荷池变成鱼塘和稻田。我想,这荷花会恢复种好,红绿如绣的景象一定会再现故里景区之中。鲁迅有句古诗写得多好:“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西边有圣脉泉。泉边有“圣脉”、“寻源”的石刻,传说这里是濂水之源,泉水清泠莹澈,春水多时而不混浊,夏水暴时而不泛滥,秋冬水盈而不枯涩。
  现在我们可以登盘山道而上。到半山腰了,我们先参观一下“楼田惨案馆”。在抗日战争中,道县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1944年农历十一月初三,一群日本侵略军骚扰楼田村,村民早已躲散一空。日寇四处寻找,后发现两个小孩往村后的山上跑去,即跟踪追去。追至山腰,发现一黑洞里有人。上午10时许,残暴成性的日本兵将柴草和辣椒堆满洞口,放火燃烧,并用风车向洞里鼓风,有568人被活活熏死,其中楼田村死绝12户、周家坊村死绝19户。日寇残暴成性,禽兽不如,罪行累累,天理不容。楼田惨案将向世人永远控诉着日寇的凶残!目前这里已创建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讲解略)。

下一页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关键词: 湖南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