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导游词>华中区导游词 > 湖北省>正文

大别山红色之旅解说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2-09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科潮网
各位领导: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XX旅行社导游员XX,按照县先教办安排,今天由我为大家作活动讲解。希望在我的陪同下,各位领导既能有所收获,又能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旅程。 “五个一”红色之旅先进性教育活动是由县委党员先进性教育办公室主办的一次学教体验活动,“五个一”呢,就是走一趟红军路、唱一首红军歌、扫一次红军墓、吃一顿红军饭、听一堂红军课。我们今天的行程安排是这样的,第一站到胜利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扫烈士墓,第二站参观胜利老街、金凤楼,第三站在XXX吃红军饭,饭后听红军课,第四站是上薄刀峰,走红军路,完成行程后从大地坳方向返回。
  
在外地,说到罗田,可能会有人说不知道,但说到大别山,那就很少有人说不知道了。这是由于包括我们罗田在内的大别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斗,前赴后继,以巨大的流血牺牲,赢得了“大别山红旗不倒”的历史地位,为建立新中国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所决定的。大别山与井冈山、韶山一起,并称为中国革命三大策源地。更重要是,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一举扭转国内革命斗争局面,揭开解放战争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今天,我首先先给大家介绍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和刘邓大军在罗田战斗活动情况。这得从大别山的战略地位说起。 大别山,位于鄂、豫、皖3省边界地区,南接长江可威逼宁汉,北向豫皖可俯瞰中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在党的创立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即成为创立党组织较早、受党的影响较深、工农运动高涨的地区。因此,大革命失败后,鄂豫皖3省党组织根据“八七会议”所确定的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在探索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相继把武装起义的重点放在敌人统治薄弱的大别山区,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实行大别山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构想。随着这个战略构想付诸实施,大别山相继爆发了黄麻起义、商城起义和六霍起义,形成了大别山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 1947年,国民党军队将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将战争引向解放区。因此,党中央决定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敌。邓小平说过:“大别山,敌人必争,我也必争”。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一、二、三、六纵共11.5万余人,迅疾南下,一举突破了黄河天险,发起鲁西南战役,歼敌九个半旅,接着向南实行无后方的千里跃进。“进”,是一种特殊的进攻方式,不是逐城逐地向前推进,而是长驱直入,一举插进敌人心脏。 其间,我军在刘邓首长的率领下,抢渡黄河,越过陇海铁路,通过黄泛区,渡过沙河、汝河、淮河,于8月27日胜利进入大别山区。刘邓首长命令一、二纵(含六纵16旅)攻克大别山北麓,担负掩护,三纵直指皖西,六纵直指鄂东,迅速抢占大别山中心区,包括罗田。 1947年9月4日,刘邓大军进至滕家堡,就是现在的胜利镇。这是刘邓大军首次进入罗田。刘邓大军在大别山活动期间,罗田既是前线,又是大军后方。 47年9、10月间,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开展游击战,辗转于麻城、英山、浠水、立煌(金寨)、蕲春、罗田等地,我县民间都流传着刘邓大军五次攻克罗田县城的故事。第一次刘邓大军6纵18旅53团(先遣团)于47年9月6日从麻城白果出发,经李婆墩、三里畈,于当日黄昏到达石源河,然后兵分三路:一部过河占领城南钵盂尖,一部占领城东黄道山,一部占领城西党家山高地,然后主力部队猛烈攻城。当时城内有国民党广西军一个营和县自卫队1000多人。在我军攻击下,顽抗一阵,弃城向雷家大垴方向逃窜。刘邓大军首次攻克罗田县城。入城后,成立城防司令部和罗田县爱国民主政府,开仓济贫。53团主力,于数日后主动撤出县城,经大河岸赴英山。县自卫队于13日占据了罗田。

下一页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关键词: 大别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